激光打标机常见的有灯泵浦YAG激光打标机 光纤激光打标机 绿光激光打标机 紫外激光打标机 CO2激光打标机,因为各自的使用及适用范围不同 所以它们的原理也是不同的。
CO2二氧化碳激光打标机: 采用CO2气体充入放电管作为产生激光的介质,在电极上加高电压,放电管中产生辉光放电,致使使气体分子释放出激光,将激光能量放大后就形成对材料加工的激光束。
光纤激光打标机:由光纤直接输出激光,电光转换效率高.
绿光激光打标机:绿光激光打标机是采用先进的使用波长为532nm的激光泵浦技术(侧面泵浦或端面泵浦)研制而成。
半导体端泵YAG激光打标机:直接从激光晶体的端面将半导体泵浦光(808nm)泵入,经光学镜组输出产生激光。使行光转换效率大大提高。
紫外激光打标机:具有电光转换率高,非线性晶体使用寿命长、整机运行稳定、定位精度高、作业效率高、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维护等特点。紫外激光打标机配置深紫外激光器、进口高速扫描振镜系统等;由于紫外激光打标机聚焦光斑较小,且加工热影响区微乎其微,因而紫外激光打标机可以进行**精细打标、特殊材料打标,紫外激光打标机是对打标效果有更高要求的客户选择。
绿光激光打标机他的用途很广泛:标记多种金属(如不锈钢,铜合金等)及多种非金属材料(如玻璃、宝石、陶瓷、电镀按键、镀金器件等)的打标,及光学器件(如光字镜片等)标识或刻度的打标,同时也适于陶瓷打孔,高温PCB板直接成型等。绿光激光打标机是采用先进的波长为532nm激光泵浦技术(侧面泵浦或端面泵浦)研制而成,客户可根据自身产品的特性自由选择泵浦类型,这类激光器的电光转换率较高,可以达30%或45%以上,且整机功耗低,防护性很好。
我们充分了解完激光的焦距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接下来我们就来列举几个常规找焦距的方法:
一种:连续出光测试法。
在打标软件上绘制一个大概一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者圆,常规填充以后,在激光设置参数栏把激光能量调至比较大,频率尽量使用低频,然后勾选连续打标,在产品表面激光投射位置放一块金属名片之类的遮挡物,连续出光打标,上下摇动Z轴升降,直至激光作用到金属名片能量较强,声音较清脆,颜色较亮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焦距,过上过下多测试几次,找到合适的焦距。这种方法比较适合1064nm波长的光纤激光打标机,半导体激光打标机,端面泵浦激光打标机,355nm的紫外激光打标机,532nm 的绿光激光打标机等,二氧化碳激光打标机可以找一张白纸,然后在打标软件绘制一个方框,连续出光摇动Z轴,打到纸张上线条较细的时候为焦距面。
*二种:测量焦距法。
在设备厂家告知当前设备的焦距数据以后,可以记录下来,然后每次切换产品以后。可以直接用钢尺一头靠在产品表面。刻度值参考场镜上的某一个参考面,上下摇动至刻度数据即可。此办法适用于所有激光打标机,但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需要镭雕的产品位置为凹面或者不合适塞进钢尺,此方法就不太实用。
*三种:双红光对点取值法。
此方法需要设备本身出厂的时候有此硬件配置,在振镜或者振镜旁边加装一个或者两个斜射红光,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一些原理,用固定好的一条直角边和两个重合后的斜边,找焦距所在面的另一条直角边。只需要上下摇动至两个红光指示点重合就可以快速找到焦距。此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一来需要设备厂家配合有次装置,另外如果没有调校好或者中间移位,很容易造成误导,形成错误的焦距面。
激光机根据激光器波长的不一样可以分为,光纤激光机、端泵激光机、二氧化碳激光机、绿光激光机、紫光激光机。
光纤的激光机波长是1064nm,主要适用于金属及硬塑料材质。这个波长的机器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机器,但是因为激光器品牌不一、相应的配件不一所以市面上这类型的机器价格也不一。
端泵的激光机波长是1064nm,主要适用于非金属材质以及软金属。端泵激光打标机采用端面泵浦模式,使用了谐振腔和温控体系优化设计,实现了高的光束质量和高的光光转换效率,无庞大水冷系统,设计紧凑,结构稳定,具有10000小时的使用寿命。有时候端泵和光纤的根据波长的话会傻傻分不清,还需要结合其他的配件。一般在首饰加工等行业运用比较多。
二氧化碳激光机波长有有很多,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10.6μm、10.2μm和9.3μm。主要适用塑料机膜类产品、玻璃、陶瓷也必须选用该类型的机器。二氧化碳的激光器国产的有北京大威、南京晨锐达,进口的激光器有大通、新锐、相干等。该种设备一般运用有塑料食品包装、
紫外激光机波长是235μm。主要适用于高精细产品的加工、打标。激光器有瑞丰恒、华日、英谷等。在实际的应用中因为品牌不一样出来的效果有稍微的差别,在该精细度下差异不会很大。
绿光激光机的波长是532μm,该种波长的激光机目前市面上主要是用于水晶内雕、玻璃内雕等。激光器国产的有国科、来哲。
**种激光机是属于热光源,打标的过程中会有相应的热量产生,后两者属于冷光源,打标的过程不会产生相应的热量。在一些特定环境中这个可能也会是一种特殊考虑因素。